今年母親節很不一樣,老婆Ema在今天的母親節住進醫院。我們也將在母親節後的第一個早晨,迎接我們的寶貝女兒。

在老婆懷孕之前,一個27歲的我真的難以身歷其境同理女人懷孕十月辛苦的地方。但到目前(生產前一天)我可以很篤定的說,這真的遠遠比電視廣告男星配戴鉛塊一天來得挑戰許多啊。這十個月,每晚陪伴在老婆身旁,不曾缺席任何一次產檢,明後天我也即將進入手術房陪伴,共同參與老婆完成當母親最偉大的一個里程碑!(想到就覺得滿感動的)

*本文諮詢過多位專業相關醫療從業人員與多位醫生*

(手機閱覽請先點選「展開全文閱讀」)

【前言】

今天在醫院,不知為何護理人員跟我說好幾次「如果沒事可以坐著休息看電視唷」🤔,原來護士看多了更多爸爸會比媽媽還緊張兮兮~(醫生好朋友也說過:每個進產房爸爸不是靈魂出竅就是兩眼失神哈哈)

利用這段時間幫老婆做了功課,在文章,我整理出十個常見關於剖腹產與自然產的迷思:
1. 胎兒發育健全
2. 下一胎懷孕機會與風險
3. 胎兒肺塌陷
4. 夫妻性愛生活影響
5. 東方醫學觀念
6. 傷口沾黏
7. 生產後遺症
8. 麻醉方法
9. 胎兒未來身心發展
10.質疑醫師專業團隊

*本文詢問過多位專業相關醫療從業人員與多位醫師。我必須承認自己所學醫學與臨床知識必尚有不足(台灣大學醫學院醫技系學士、政大商學碩士),因此非常歡迎各領域專家給予建議指導,讓這篇文章更完整。希望讓更多人了解,剖腹與自然產都不可怕,真正可怕的是誤解後的以訛傳訛。*

我們要相信醫生,相信專業。唯有省去不必要的擔心和顧慮,才是對媽媽也是對寶寶最好的(:

 

他她計劃 Our Living Project 文章皆屬於原創內容,所有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,若需引用請先來信徵求同意並且註明出處,謝謝您的配合!


 

【先說結論】

只要記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「需要剖腹的,醫生一定是判斷自然產的風險對媽媽與胎兒還要更高。

相信醫生,相信專業。省去不必要的擔心和顧慮,才是對媽媽、也是對寶寶最好的。

 

 


一、【關於胎兒發育健全的迷思】

剖腹比較不好,因為⋯

「剖腹產時間通常會比自然產早,所以一定是小孩還沒準備好,器官很可能都發育不全(像是剖腹產容易心臟破洞)」

「剖腹沒有讓胎兒經過產道擠壓,出生後呼吸系統會不健全」

 

【事實:不一定。】

基本上34週開始,胎兒發育狀況幾乎與足月一樣。胎兒器官發育是否正常,其實沒有一定的原因,必須要看是什麼器官,怎樣的異常。目前已經確定和媽媽年齡有相關的是唐氏症的發生率。而且,自然產的媽媽也不能認為:「胎兒待越久,對胎兒越好長的越成熟」。因為待太久媽媽胎盤將逐漸退化,胎兒營養因此逐漸缺乏。所以超過40週是必須盡快催生,催生不成就要進行剖腹。有些媽媽很排斥剖腹,通常醫生的底線是可以陪她等到39週~40週左右。

 


二、【關於下一胎懷孕機會與風險的迷思】

剖腹比較不好,因為⋯

「剖腹產的媽媽下次再懷孕風險比較高(易流產),因為受精卵會比較難著床,加上上次傷口有裂開的可能」

【事實:不完全正確。】

剖腹產可能造成內膜局部受傷缺損,因為只有一條疤痕(子宮很大)所以不至於影響到整個內膜,不太會造成著床困難而影響懷孕率,反而主要是擔心受精卵著床在先前的疤痕組織上。另外,傷口裂開應該是說,為何剖腹產後之後每一胎都建議剖腹產:是因為怕自然產用力的時候子宮收縮,先前剖腹的傷口裂開;自然產的話,如果使用預防性會陰切開術的話,搶在裂開之前先切個平整的傷口,縫合後癒合會比較良好。
備註自然產在美國的準則(guideline)是沒有一定要剪會陰部的,甚至在美國會建議如果不是什麼胎兒的頭過大等原因就不用剪。關鍵在於自然產產生的傷口嚴不嚴重,而影響醫師後續好不好縫合。因此在亞洲(以台灣而言)一般因為母親體型較美國母親體型還嬌小,所以多會需要剪以利胎兒順利產出,而剪出來的傷口至少是規則,而非深度不規則撕裂傷而可能造成後續傷口復原困難。(但是,也有人支持自然生產:也就是無論如何,不管什麼原因就是 不 要 剪,「順其自然」。這樣的話,就還得是看個人與家庭觀念與醫師溝通的結果了。)

 


三、【關於胎兒肺塌陷的迷思】

剖腹比較不好,因為⋯

「剖腹產可能在胎兒睡夢中抱出來,突然要用肺呼吸會容易造成胎兒肺塌陷。而且如果妳在大醫院生,去中、重症新生兒病房看看,幾乎都是肺塌陷問題住院」

【事實:不一定。】

剖腹在胎兒出生後確實需要即時將肺積水與呼吸道積水排除。但是,肺塌陷的發生機率與剖腹產也沒有呈現一定的正相關。

 


四、【關於夫妻性愛生活影響的迷思】

自然產比較不好,因為⋯

「自然產怕陰道鬆弛,怕以後老公性愛會沒感覺,容易出去偷吃玩女人」

 

【事實:個人道德操守問題。】

性愛與其他面向夫妻之間的互信互愛同等重要。偷吃應首屬個人道德操守問題,也可能因夫妻關係不和睦有關。而且年輕媽媽通常自然產後陰道並不會明顯鬆弛,通常是中年婦女因為賀爾蒙分泌減少比較會導致陰道鬆弛。另外像是缺乏運動、個人體質,也都會影響陰道是否鬆弛。當然,中年婦女也可以選擇進行陰道修補手術、或是打玻尿酸、私密處緊緻,這些就屬於醫美診所主打項目。

 


五、【關於東方醫學觀念的迷思】

剖腹產比較不好,因為⋯

「剖腹產聽說後遺症很嚴重因為經絡都被切斷了」

 

【事實:不一定。】

醫師表示⋯無法評論關於「經絡」的問題。剖腹產是手術,本來就有一定風險。傷口會自行癒合,癒合程度每位媽媽不同,因此難判斷所謂「經絡」被切斷的後續負面影響是否比自然產還大。

 


六、【關於傷口沾黏的迷思】

剖腹比較不好,因為⋯

「剖腹傷口會沾黏很可怕,非常嚴重,還會造成媽咪日後腸胃經常不舒服,消化不良」

 

【事實:部分正確。】

若發生沾黏,確實可能影響腸胃正常生理功能。但是,有人沒放防沾黏貼片但傷口也不會沾黏;有人放了還是有沾黏狀況。目前尚無相關臨床醫學研究能找到原因。目前推論可能與媽媽年齡有關。若沾黏發生,通常不會因此而處理。如果為了開刀進去清沾黏,常常會越清越黏,而且可能有大量出血的危險。

 


 


七、【關於生產後遺症的迷思】

剖腹比較不好,因為⋯

「剖腹產上面痛下面也痛就不想餵奶了」

「剖腹產恢復過程很痛苦,要插尿管、換藥、還要子宮按摩,重點是痛而且痛很久」

「剖腹產傷口痛會痛到一兩個月,很難完全恢復。自然產就隔天就能活蹦亂跳下床,所以自然產比較好」

「剖腹產會下半輩子都痠痛無力,下半身發冷、常態性腰痠」

「剖腹產後遺症容易產後就嚴重過敏、而且易脹氣」

 

自然產比較不好,因為⋯

「自然產根本是媽媽用命在拼,而且,小孩腳會頂住肋骨、痛到快斷掉。所以可以選的話一定選自願剖腹」

 

【事實:不一定。】

►每位媽媽對痛的忍受度不同。每次生產過程決定使用麻醉的時機也不盡相同,每次手術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狀況都不一樣。

►每位媽媽就算生產方式相同,傷口狀況不一定相同,傷口恢復狀態不一,難以斷論哪種方式傷口恢復較快。

►另外,傷口恢復跟媽媽本身生理健康狀態也有關。也是有很多媽媽剖腹產後三天內就下床趴趴走。

►關於媽媽術後易過敏脹氣,目前尚無相關具權威性、代表性之臨床醫學研究證實。

 


 


八、【關於自然產麻醉的迷思】

無痛分娩一定比較好,因為⋯

「不會痛就是比較好啊!」

 

【事實:不一定。】

因為無痛分娩的話,比較無法使用全力自然生產,胎兒較容易生不出來。所以通常是小孩子下來(出來)到一個階段之後,才會打無痛,否則會有打無痛但生不出來,而造成胎兒狀況不穩定,導致必須剖腹的狀況(俗稱:吃全餐)。

 


九、【關於胎兒未來身、心發展的迷思】

剖腹比較不好,因為⋯

「胎兒經過產道是人生中第一個面對壓力的時刻,對未來生命成長有幫助」

「自然產在生產過程中會促進惡露排出,也可以刺激乳腺,兩者相輔相成」

 

自然產比較不好,因為⋯

「自然產過程超長,痛到媽媽情緒超級不穩定,會影響到胎兒未來發展」

「自然產很可能造成新生兒鎖骨骨折、產程過長缺氧」

 

【事實:不一定。】

►關於經過產道面對壓力、媽媽情緒不穩影響胎兒未來發展,目前尚無相關具權威性、代表性之臨床醫學研究證實。

►關於刺激惡露排出:自然產產後相較剖腹產所排除惡露較多,可能是因為剖腹會在開刀過程中,就將大部分血塊、胎盤、胎膜清除,因此惡露才會較少,並非一定是自然產才能排惡露排得較乾淨。

►關於乳腺分泌,因為剖腹產通常會待麻藥消退後才能逐漸進食、刺激乳腺分泌,而有造成有哺乳不易的狀況,並非自然產就代表必定能產出較多乳汁。

►關於胎兒骨折:每次生產狀況不一,不一定自然產就會產生鎖骨骨折、缺氧。通常骨折比較與胎兒大小、還有醫生評估自然風險有關。所以如果覺得寶寶太大隻,醫生就會建議剖腹產,避免卡在產道的時候傷到鎖骨或是手臂的神經;理論上剖腹產是不太會發生骨折的狀況。

然而這裡也需要再次強調剖腹產是手術本來就有一定風險,需要剖腹的醫生一定是認為自然產風險更高。

 


十、【關於質疑醫師團隊專業性的迷思】

剖腹比較不好,因為⋯

「剖腹產如果遇到兩光麻醉團隊,包含:麻藥醫生、護士、手術房護士、主刀醫生、跟刀醫生,風險非常高」

 

【事實:有爭議。】

手術醫師與麻醉醫師皆經過專業訓練,已達一定標準。每次手術風險、狀況不一,加上媽媽、胎兒等都是影響變數,不宜將手術結果歸咎於是否為「兩光」團隊負責。若對執行團隊有疑慮,建議儘早於手術前就要求更換,醫師團隊會非常樂意更換,降低後續爭議與糾紛的產生。

 


 

【後記】

剖腹產最明顯的優點,應該就是可以挑選良辰吉日,不用等待產兆提心吊膽,但這究竟是優點還是缺點,其實也是因人而異。當然,也陸續有一些研究發現自然產有其他優點,像是胎兒經過媽媽產道的益生菌,可以讓腸胃道菌落生長的更好等等。除了上述迷思與部分零星研究之外,一定還有很多沒有討論到的部分。

最重要的是,每一位新手爸媽保持理性和大家醫師仔細審慎討論,評估最能降低媽媽與胎兒風險的方式。衷心希望每一位家庭成員,都能夠支持醫生的決定,支持媽媽,並體諒孕婦的辛苦,與其可能面臨的身心壓力。好好用心陪伴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,就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。祝福偉大的媽媽們和親愛的老婆,母親節快樂!之後再隨時跟大家更新女兒出生後的狀況囉!謝謝大家~
 

27爸爸Chiru,寫於2017年母親節。
台灣大學醫學院醫技系學士、政大商學碩士
真心感謝眾多醫療相關專業人士、與多位醫師好朋友們的協助


 

延伸閱讀:成為新手爸爸心路歷程紀錄

 

更多他她、你我她的可愛日常

收錄在👉 他她計劃 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wogatherproject/

 

-

他她計劃 Our Living Project 文章皆屬於原創內容,所有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,若需引用請先來信徵求同意並且註明出處,謝謝您的配合!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twogatherproje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